《新疆風土雜記》茅盾

閱覽1678 作者:佚名 來源:閱讀網(wǎng) 發(fā)布于
字數(shù)11734 閱讀時長:大約 23 分鐘 ?

新疆風土雜記

茅盾

晚清左淙棠進軍新疆,沿途筑路栽樹,其所植之柳,今尚有存者。那時湘人楊某(忘其名)曾有詩曰:大將西征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guān)。

有人說,現(xiàn)在新疆地主引水灌田的所謂“坎兒井”,不是左過棠而是林則除。但“坎兒井”之創(chuàng)設(shè),也是左宗棠開始的。“坎兒井”者,橫貫砂磧之一串井,每井自下鑿通,成為地下之渠,水從地下行,乃得自水源程序處達于所欲溉灌之田,此因砂磧不宜開渠,矣陽之下,水易干涸,故創(chuàng)為引水自地下行之法。水源程序往往離田甚遠,多則百里,少亦數(shù)十里,“坎兒井”隔三四丈一個,從飛機上俯瞰,但見黑點如連珠,宛如一道虛線橫貫于砂磧,工程之大,不難想見;所以又聽說,新省地主計財產(chǎn)時,往往不舉田畝數(shù)而舉“坎兒井”之數(shù),蓋地廣人稀,擁田多不為奇,惟擁有數(shù)百乃至數(shù)千之“坎兒井”者,則開井之費已甚可觀,故足表示其富有之程度也。此猶新省之大牲畜主,所有牛關(guān)亦不以數(shù)計,而以“山”計;何謂以“山”計?據(jù)言大“把爺”羊群之大,難于數(shù)計,每晚放牧歸來,僅馬鈴薯羊群入山谷,自山頂望之,見谷已滿,即便了事。所以大“把爺”計其財產(chǎn)時,亦不曰有牛羊若干千百頭,而曰有牛羊幾山。

本為鮮卑民歌,從鮮卑語譯成漢文的《敕勒歌》,其詞曰:“敕勒川,陰山下;天如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前人評此歌末句為“神來之筆”,然在習慣此咱生活之游牧民族,此實為平凡之現(xiàn)實,不過非有此生活實感者,也道不出這一句的只字來。此種“風吹草低見牛羊”之景象,在今日南北疆之大草原上,尚往往可見。一望無際的大草原,豐茂的牧草,高及人肩,幾千牛羊隱在那里啃草,遠望如何能見?天風驟來,豐草偃仰,然后知道還有那么多牛羊在那里!

新疆是一塊高原,但在洪荒時代,她是中央亞西亞的大內(nèi)海的一部分。這一蒼海,在地質(zhì)這上的哪一紀始變?yōu)楦咴?正如亞洲之邊緣何時斷離而為南洋群島,同樣尚未有定論。今新省境內(nèi),鹽磧尚所在有之。昔年自哈密乘車赴吐魯番,途中遙見遠處白光一片,似為一個很大的湖泊,很是驚異,砂磧中難道竟有這樣的大湖泊?及至稍近,乃辨明此白皚皚者,實非流動之水而為固體之鹽。陽光逼照,返光甚強,使人目眩。因新疆古為內(nèi)海,故留此鹽磧。然新省之鹽,據(jù)謂缺少碘質(zhì),迪化的講究衛(wèi)生的人家都用蘇聯(lián)來的精鹽。又鹽磧之鹽,與支南之巖鹽不同;巖鹽成塊如石,而鹽磧之鹽則為粒狀,粗細不等,曾見最粗者如棋子而形方,故食用時尚須略加磨搗。

吐魯番地勢甚低。新疆一般地形皆高出海面一二千公尺,獨吐魯番低于海面數(shù)百公尺,故自全疆地形而言,吐魯番宛如一洞。俗謂《西游記》所寫之火焰山,即今之吐魯番,則其熱可想而知。此地難分四季,只可謂尚有寒暑而已。大抵陽歷正二三月,尚不甚熱,白天屋內(nèi)須有薄棉,晚上還要冷些;五月以后則燥熱難堪,居民于正午時都進地窖休息,僅清晨薄暮始有市集。以故吐魯番居民家家有地窖,街上跨街搭蔭棚,間亦有種瓜果葡萄盤緣棚上者,市街風景,自有一格。最熱之時,亦在陽歷七八月,俗謂此時壁上可以烙餅,雞蛋可以曬熟;而公安局長蹲大水缸中辦公,則我在迪化時曾聞吐魯番來人言之,當必不虛。

然吐魯番雖熱,地宜植棉,棉質(zhì)之佳,不亞于埃及棉。又多產(chǎn)蔬菜水果。內(nèi)地艷稱之哈密瓜,其實不盡產(chǎn)于哈密,鄯善與吐魯番皆產(chǎn)之,而吐魯番所產(chǎn)尤佳。石榴甚大,粒粒如紅寶石。葡萄在新疆,產(chǎn)地不少,然以吐魯番所產(chǎn),巴名全紆。無核之一種,雖小而甜,曬為干,勝于美國所產(chǎn)。新疆有民謠曰:“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瓜;庫車的楊姑,一朵花?!保ā缎陆畧D志》亦載此謠)然則哈密之瓜,固有其歷史地位。惟自馬仲英兩度焚掠而后,哈密回城山面廢墟,漢城亦蕭條冷落,未復舊觀,或哈密之瓜亦不如昔年乎?這可難以究詰了。民謠中之“庫車”,南疆,即古龜茲國,紫羔以庫車產(chǎn)者為最佳;“楊姑”,維吾爾少女也。相傳謂庫車婦人多美麗,故民謠中如是云爾。庫車居民多維吾爾族(即元史所稱畏兀兒族)。不僅庫車,南疆各地皆然。

迪化自春至秋,常有南來燥熱之風,云是吐魯番吹來,故俗名“吐魯番風”。吐魯番風既至,人皆感不適,輕則神思倦怠,重則頭目暈眩,且發(fā)燒;體虛者甚至風未到前三四日即有預感?;蛑^此風來源實不在吐魯番,面地南疆塔里木盆地之大戈壁,不過經(jīng)由吐魯番,逾天山缺口之大坂城而至迪化耳。大坂城者,為自吐魯番到迪化所過的天山一缺口,然已甚高;過大坂城則迪化已在腳下,此為自南路進迪化之一要隘。

憶《隋書》謂煬帝得龜茲樂,列為燕樂之一,此后中國燕樂,龜茲樂實居重要部分。古龜茲國,即今新疆庫車縣。龜茲樂何如,今日新疆維族之音樂歌舞是否與龜茲樂相似,頗難猝下斷語。蓋自伊斯蘭教代佛教而后,天竺文物,澌滅殆盡;今日新省維吾爾民族之歌舞,與中亞各民族之歌舞想相近似。迪化每有晚會,往往有維族之歌舞節(jié)目;男女二人,載歌載舞,歌為維語,音調(diào)頗柔美,時有頂點,則喜悅之情,洋洋欲溢,舞容亦婉約而雍穆;蓋在維族的民族形式歌舞中,此為最上乘者。據(jù)言,此舊為男女相悅之歌,今倚舊普而填新詞,則已變男女相悅而為政治之內(nèi)容矣。以我觀之,舊瓶新酒,尚無牽強之痕跡。我曾問維族人翻譯哈美德:“新詞是誰的手筆?”他答道:“也不知是誰,大概是許多人集體一的作品?!?/p>

維語為復音語文,其字母借用亞剌伯文的字母。書寫時,橫行而自右至左,外行人視之,似甚不便,然彼人走筆如飛,形式且極美麗。文法不甚復雜,曾習他種外國語者,用功半年,即可通曉。在新疆,雖有十四民族,然維吾爾語,實為可以通行全疆之語言,此因維族人數(shù)約占全疆總?cè)丝谥?,其他各少?shù)民族大都曉維語;哈薩克族人口在全疆僅次于維族,其語文與維語大同小異,其字母,亦為亞剌伯文字母。迪化每開大會,演說時例須用三種語言,即漢,維,及蒙古語,平常的集會,為節(jié)省時間,僅用漢、維兩種語言,則因蒙族人在迪化者倘不解漢語,大概都能懂維語。

迪化在陽歷十月初即有雪。但十月天氣最佳,可說是“寒暖適中”。十二月后始入政黨的寒冬,積雪不融,大地凍結(jié),至明年四月初始解凍(有時為三月中旬)。冬季少風,南方冬季西北風怒吼之景象,以我所得短暫之經(jīng)驗而言,在迪化是沒有的。然而冬季坐車出門,雖在無風之日,每覺寒風刺面入骨,其凜洌十倍于南方的西北風,此因戶外空氣太冷之故。室內(nèi)因有大壁爐,且門窗嚴閉,窗又為雙層,故融暖如春,然而門窗倘有罅縫,則近此罅縫之處,冷風如箭,觸之戰(zhàn)栗;此亦非風,而因戶外空氣太冷,冷故重,覓罅縫而鉆入,其勁遂似風。室內(nèi)鋪厚氈,亦以防寒氣從地板之細縫上侵。關(guān)西大漢張仲實實素不怕冷,在家時洋服內(nèi)僅穿毛線衫褲,無羊毛內(nèi)衣,某日忽覺腿部酸痛,舉步無力,此為腿部受寒之征象,然不明寒氣從何來;越一日始發(fā)現(xiàn)寒氣乃從書桌下來,蓋書桌下之地氈一角上翹,露出地板之罅縫,寒氣遂由此浸潤。北方人常言地氣冷,故下身所穿必須較上身為多,必解凍以后,乃可稍疏防范。三月中,有時白天天氣溫頗高,往往見迪化人上身僅穿一單衫而下仍御厚棉褲。

最冷的日子通常在陰歷年關(guān)前后;白天為零下二十度,夜間則至四十余度。此為平均的氣溫。在此嚴寒的季節(jié),人在戶外半小時以上,皮帽、大衣領(lǐng)皮、眉毛、胡須等凡為呼吸之氣所能接近之處,遠望霧氣蒸騰;此亦非霧,而為口氣凝成,真所謂“噓氣成云”了。驢馬奔馳后滿身流汗,出汽如蒸籠,然而腹腔下毛端,則掛有冰球,累累如葡萄,此因汗水沿體而下,至腹下毛未及滴落,遂凍結(jié)為珠,珠復增大,遂成為冰葡萄。

地凍以后,積雪不融,一次一次雪下來,碾實凍堅,平時頗多坎坷的路面,此時就變成了平坦光滑,比任何柏油路都漂亮。所以北方趕路,以冬季為最好。在這時候,“爬犁”也就出現(xiàn)了?!芭览纭笔峭撩?,我們的文謅謅的名稱,就是“爬犁”。迪化的“把爺”們,冬季有喜用“爬犁”者。這是無輪的車,有滑板兩支代替了輪,車甚小,無篷,能容二人,仍駕以馬。好馬,新釘一付高的掌鐵(冬季走凍結(jié)的路,馬掌鐵必較高,于是馬也穿了高跟鞋),拖起結(jié)實的“爬犁”,在光滑的并雪地上滑走,又快又穩(wěn),真比汽車有意思。但“爬犁”不宜在城中熱鬧處走,最好在郊外,在公路上。維族哈族的“把爺”們駕“爬犁”,似乎還是娛樂的意味多,等于上海人在夏天坐車兜風。我有一首歪詩記之:

紛飛玉屑到簾櫳,大地銀鋪一望中;初試爬犁呼女伴,阿爹新買玉花驄。

北方冬季少霜。如有之,則其農(nóng)厚的程度迥非南方人所能想象。迪化冬季亦常有這樣的嚴霜。晨起,忽見馬路旁的電線都變成了白絨有彩繩,簡直跟耶誕節(jié)人們用以裝飾屋子或圣誕樹的比手指還粗些的白絨彩繩一樣。尤其是所有的樹枝,也都結(jié)起銀白的彩來了。遠望就同盛開了的銀花。如果樹多,而又全是落葉樹,那么,銀白一片,宛如繁花,稼艷的風姿,和盛開的櫻花一般——而櫻花尚無其潔白。此種嚴霜,俗名“掛枝”,不知何所取義,或者因其僅能在樹枝上見之,而屋面地上反不能見,故得此名。其實霜降普遍,并非獨厚于“枝,不過因為地上屋子面皆已積雪,本來是白皚皚的,故遂不覺耳。但因其“掛枝”,遂產(chǎn)生了神話:據(jù)說天山最高之博格達峰為神仙所居,有冰肌雪膚之仙女,為憐冬季大地蕭條,百花皆隱,故時以晶瑩之霜花掛到枝頭。此說雖誕,然頗有風趣,因亦記以歪詩一首:

曉來試馬出南關(guān),萬樹銀花照兩間。昨夜掛枝勞玉手,藐姑仙子下天山。

照氣候說,新疆兼有寒帶、溫帶以及亞熱帶的氣候。天山北麓是寒帶,南麓哈密、鄯善一路(吐魯番因一個洞,作為例外)是溫帶,而南疆則許多地方,終年只須穿夾,是亞熱帶的氣候了。但橘、柚、香蕉等,新疆皆不產(chǎn),或者是未嘗試植,或者也因“亞熱帶”地區(qū),空氣太干燥之故,因為這些終年只須穿夾的地方,亦往往終年無雨,飲水、灌田的水,都賴天山的萬年雪融化下來供給人們。除了上述數(shù)種水果外,新疆可以吃到各種水果,而尤以瓜、蘋果、梨、桃為佳。瓜指甜瓜,種類之多,可以寫成一篇文章;“哈密瓜”即甜瓜之一種,迪化人稱為甜瓜,不稱為哈密瓜。是大如枕頭的香瓜,惟甜脆及水分之多,非南方任何佳種香瓜所可及。此瓜產(chǎn)于夏初,窖藏可保存至明年春末;新疆人每謂夏秋食此瓜則內(nèi)熱,惟冬日食之,則“清火”。蘋果出產(chǎn)頗多,而伊犁之二臺所產(chǎn)最佳,體大肉脆,色味極似舶來的金山蘋果,而香過之。二臺蘋果熟時,因運輸工具不夠,落地而腐料于果林中者,據(jù)云每每厚二三寸。在伊犁,大洋一元可購百枚;惟運至迪化,則最廉亦須二三毛一個。

梨以庫車及庫爾勒所產(chǎn)最佳,雖不甚大,而甜、脆、水分多,天津梨最好者,亦不及之。梨在產(chǎn)地每年腐料于樹下者亦不可勝計,及運至迪化,則每元僅可得十枚左右。南疆植桑之區(qū),桑椹大而味美,有黑色白色兩種;惟此物易爛,不能遠至他處。據(jù)言當維族人民之游手好閑者,每當桑椹熟時,即不工作,蓋食桑椹亦可果腹;桑椹在產(chǎn)地,人可隨意取食,恣意飽啖,無過問者。

初到哈密,見有“定湘王”廟,規(guī)模很大,問了人,才知這就是城隍廟。但新疆的城隍何以稱為“定湘王”,則未得其解。后來又知道凡漢人較多的各城市中都有“定湘王”者,本為湖南之城隍,左公部下既定新疆,遂把家鄉(xiāng)的城隍也搬了來了。今日新疆漢族飲食內(nèi)地各省之人,湘籍者初不甚多,然“定湘王”之為新疆漢族之城隍如故。

迪化漢族,內(nèi)地各省人皆有,會館如林,亦各省都有;視會館規(guī)模之大小,可以約略推知從前各該省籍人士在新省勢力之如何。然而城隍廟則僅一個,即“定湘王廟”是也。每年中元節(jié),各省人士追薦其遠在原籍之祖先,“定湘”廟中,羅天大醮,連臺對開,可亙一周間。尤為奇特者,此時之“定湘王”府又開辦“郵局”,收受寄給各省籍鬼魂之包裹與信札;有特制之“郵票”,乃“定湘王府”發(fā)售,廟中道士即充“郵務員”,包裹信札寄遞取費等差,亦模擬陽間之郵局;迷信者以為必如此然后其所焚化之包裹與信札可以穩(wěn)度萬里關(guān)山,毫無留難。又或焚化冥鏹,則又須“定湘王府”匯兌。故在每年中元節(jié),“定湘王府”中僅此一筆“郵匯”收入,亦頗可觀。

昔在南北朝時,佛法大行于西域;唐初亦然,讀三藏法師《大唐西域記》已可概見。當時大乘諸宗皆經(jīng)由西域諸國之“橋梁”而入東土,其由海道南來者,億惟達摩之南宗耳。但今日之新疆,則除蒙族之喇嘛外,更無佛徒。漢人凡用和尚之事,悉以道士代之。喪事中惟有道士,而佛事所有各節(jié)目,儀式多仍其舊,惟執(zhí)行者為道士而已。蒙族活佛夏禮圓寂之喪,道士而外,亦有喇嘛數(shù)人。

伊斯蘭教何時始在新疆發(fā)展而代替了從前的佛教,我沒有作過考據(jù),然而狂想起來,當在元明之交。道士又在何時代行和尚職權(quán),那就更不可考了,猜想起來,也許是在清朝季世漢人又在新疆站定了腳跟的時候。但當時何以不干脆帶了和尚去,而用道士,則殊不可解,或者是因為道士在宗教上帶點“中間性”罷?于此我又連帶想起中國歷史上宗教爭論的一段公案。南北朝時,佛法始來東土,即與中國固有之道教發(fā)生磨擦,其間復因北朝那些群主信佛信道,時時變換,以至成為一件大事。但自顧歡、慧琳、僧紹、孟景翼等人一場無聊的爭論以后,終于達到“三教”原是“一家”的結(jié)論;然而這種論調(diào),也表示了道教在當時不能與佛教爭天下,故牽強附會,合佛道為一,又拉上孔了作陪,以便和平共處;故當時釋家名師都反對之。不謂千年以后,伊斯蘭教在西域既逐走佛徒,和尚們遺下的那筆買賣,居然由道士如數(shù)頂承了去,思之亦堪發(fā)嚎噱。

然道士在新疆,數(shù)目不多,迪化城內(nèi)恐不滿百,他處更無足論。變通人家喪事,兩三個道士便已了事。此輩道士,平日兒與俗家人無異。

新疆漢族商人,以天津幫為巨擘。數(shù)百萬資本(抗戰(zhàn)前貨幣之購買力水)者,比比皆是。除迪化有總店,天津有分莊而外,南北疆之大城市又有分號。新疆之土產(chǎn)經(jīng)由彼等之手而運銷于內(nèi)地,復經(jīng)由彼等之手,內(nèi)地工業(yè)品乃流入于新疆。據(jù)言此輩天津幫商人,多楊柳青人,最初至新省者,實為左宗棠西征時隨軍之負販,當時稱為“趕大營”。左西征之時,曠日持久,大軍所過,每站必掘井,掘井得水必建屋子,樹立小小之市集,又察各該處之土壤,能種什么即種什么。故當時“趕大營”者,一挑之貨,幾次轉(zhuǎn)易,利即數(shù)倍,其能直至迪化者,蓋已頗有積累。其魄力巨大者,即由行商而變?yōu)樽f。據(jù)言此為今日新疆漢族巨商之始祖。其后“回疆”既定,“趕大營”已成過去,仍有“冒險家”畫依樣之葫蘆,不辭關(guān)山萬重,遠道而往,但既至鎮(zhèn)西或迪化,往往資斧已罄,不能再販土產(chǎn)歸來,則傭工度日,積一二年則在本地為攤販,幸而獲利,足可再“冒險”矣,則販新省之土產(chǎn),仍以一次,咱們十年亦可成富翁,在迪化為坐莊矣。但此為數(shù)十年前之情況,如此機會,早成過去。

抗戰(zhàn)前,新省對外商運孔道,為經(jīng)鎮(zhèn)西而至綏邊,有綏新公路,包頭以東由由鐵路可抵天津;此亦為新疆多天津高人之一因??箲?zhàn)后,綏新公路為新省當局封鎖,表面理由是鞏固邊防。目前新省對外商運,已經(jīng)有組織地集中于官商合辦之某某土產(chǎn)公司之手,情況又已不同。

博格達山為天山之最高峰。清時初定天山南北路后,即依前朝故事,祭博格達山。據(jù)《新疆圖志》,山上最古碑為唐代武則天所立。其后每年祀典,率由地方官行之,祭文亦有定式,《新疆圖志》載之。

博格達山半腰有湖(俗稱海子),周圓十余里,峭壁環(huán)繞,水甚清,甚冷;此處在雪線之下,故夏季尚可登臨,自山麓行五十余里即到。自此而上,則萬年雪封鎖山道,其上復有冰川,非有特別探險裝備,不能往矣。山巔又有一湖,較山腰者為大。當飛機橫越天山時,半空俯瞰,此二湖歷歷可睹,明亮如鏡?!缎陆畧D志》謂山上積雪中有雪蓮,復有雪蛆,巨如蠶,體為紅色,云可合媚藥。二十九年夏,有友登博格達,在山腰之湖畔過一宿。據(jù)云并不見有雪蓮有雪蓮雪蛆,亦無其他奇卉異草,珍禽瑞獸,惟蚊蟲大而且多,嚙人如錐刺耳。湖邊夜間甚冷,雖當盛夏,衣重裘尚齒戰(zhàn),乃燒起幾個火堆,臥火旁,始稍得寐。又山腰近湖處且廟,道士數(shù)人居之,不下山者已數(shù)年,山下居民每年夏季運糧資之,及秋,冰雪封山,遂不能聞問,俟來年夏季再上山探之。在全疆,恐惟此道士為真能清苦。詩以記之:

博格達山高接天,云封雪鎖自年年。冰川寂寞群仙去,瘦骨黃冠灶斷煙。(其一)

發(fā)蓮雪蛆今何在?剩有□蚊逐隊飛。三伏月圓湖畔夜,高燒篝火御寒威。(其二)

雪蓮有無,未能證實,然天山峭壁生石蓮,則余曾親見。諏迪化約百余公里,有白楊溝者,亦避暑勝地,余曾往一游。所謂“白楊溝”,實兩山間之夾谷耳,范圍甚大,汽車翻越數(shù)山始到其地。此為哈族人游牧地,事前通知該管之“千戶長”,請彼導游藝機,兼代備宿夜處?!扒糸L”略能漢語,備馬十余匹,請客人作竟日之游,出“白楊溝”范圍,直抵焉耆境之天山北麓。途次經(jīng)過一谷,兩岸峭壁千仞,中夾道長數(shù)里,山泉潺潺,縈回馬足;壁上了無草木,惟生石蓮。此為橫生于石壁之灌木,葉大如掌,形億桐葉,白花五六瓣甚巨,粗具蓮花之形態(tài),嗅之有濃郁之味,似香不香,然亦不惡。詢之“千戶長”可作藥用否?渠言未知可作何用,惟哈密瓜族人間或以此為催生這劑,煎濃湯服。石蓮產(chǎn)深谷,蓋不獨白楊溝有之。

夏季入山避暑,宿蒙古包,飲新鮮馬乳,是新疆摩登樂事。但亦游牧民族風尚之殘余。維、哈兩族之“把爺”每年自季必率全家男女老小,坐自家之大車,帶蒙古包、狗,至其羊群所在之山谷,過一個夏季的野外生活。秋涼歸來,狗馬皆肥健,毛色光澤如鏡子面,孩子們曬成古銅色,肌肉結(jié)實。

馬乳云可治肺病胃?。伙嬓l(wèi)個夏季的馬乳,據(jù)云身必健碩,體重增加。但此恐惟在山中避暑飲之,方有效驗;蓋非馬乳之獨擅神效,亦因野外生活之其他有益條件助成之也。維、合族人善調(diào)制馬乳,法以乳盛革囊中,搖蕩多時,略置片刻,又搖之,如是數(shù)回,馬乳發(fā)酵輒醉。初飲馬乳者,常覺不慣,然經(jīng)過一時期,遂有深嗜,一日可進十數(shù)大碗,而碗,而飯量亦隨之增加。然馬乳新鮮者,城中不易得。馬肉制之臘腸,俗名馬腸子,維、哈、蒙等族所制者甚佳。據(jù)云,道地之馬腸子,乃用馬駒之肉,灌入腸管后掛于蒙古包圓頂開口通風之處,在風干之過程中,復賴蒙古包中每日自然之煙熏,——蓋包中生火有煙,必從頂上之孔外出也。馬腸子佳者,蒸熟后色殷紅,香腴不下于金華火腿。避暑山中者,倘能騎馬爬山,飲馬乳,食馕(一種大餅),佐以自制之奶皮(即牛乳蒸熱后所結(jié)之奶皮)、草莓果醬、馬腸子、葡萄、睡蒙古包,則空氣、陽光、運動、富于養(yǎng)分之飲食,一切都有,對于身體的益處是不難想象的!

維族哈族人有嗜麻煙者,猶漢族人之嗜鴉片。麻煙比鴉片更毒,故在新省亦懸為厲禁。麻煙自印度來,原狀不知如何,但供人吸用者則已為粉狀,可裝于荷包中,隨時吸食。因其簡易,為害更烈。

食麻煙后,入半醉狀態(tài),即見種種幻象;平日想念而不可多得之事物,此地好紛陳前后,應接不暇。嗜錢財者即見元寶連翩飛來,平常所未為見而但聞其名之各種珍寶,此時亦繽紛陸離,俯拾好是;好色之徒則見粉白黛綠,圍繞前后,乃至素所想念之良家子亦姍姍自來,偎身俯就。人生大欲,片刻都償,無知之輩,自當視為至樂。旁人見食麻煙者如醉如癡,手舞足蹈,以為癲瘋,而不知彼方神游于極樂幻境內(nèi)。既而動作停歇,則幻境已消,神經(jīng)麻痹而失知覺。移時始醒,了無所異,與未吸食同。

然而多次吸食之后,即可成癮;癮發(fā)時之難受,甚于鴉片毒者。同時,肺部因受毒而成喘哮之病,全身并節(jié)炎腫,毒入脊髓,傴僂不能挺立,不良于行;到這階段,無論再食與否,總之是去死不遠了。

維哈族人之嗜賭博者,以羊骨為博具,擲地視骨之正反,以定輸贏。據(jù)說他們結(jié)伴販貨從甲地至乙地,在途中往往于馬背上且行且賭,現(xiàn)金不足,則以貨物作抵押,旅途未終,而已盡喪所有則轉(zhuǎn)為博進者之傭工,甚至以傭工若干年作為賭注而作最后之一擲者。

維吾爾(元史稱畏兀兒)族人口占全疆總?cè)丝谥霐?shù),南疆居民,什九為維族。奉伊斯蘭教。舊時阿訇(教中長老)集政教大權(quán)于一身,教長同時即為一部落或一區(qū)域之行政首長。今則阿訇惟掌教,不復能過問地方行政矣。維族人兼營商業(yè),游牧,及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如裁縫,木匠,泥水,織毯等,)亦多彼族中人。南疆所產(chǎn)之綢,色彩鮮艷,圖案悅目,亦多為維族工人所織造。

在文藝美術(shù)方面,維族人具有天才,土風歌舞,頗具特色,此不贅言。嘗觀一出由民間故事改編之短劇,幽默而意味深長,實為佳作。此種民間故事,大都嘲笑富而不仁之輩。短劇內(nèi)容,寫一富人路遇一窮人,窮人向彼行乞,富人不應,且罵之。既而同憩于路側(cè),窮人徐問富人何來,將赴何處,且進以諛詞。富人大喜,乃夸其家宅之美,夸其子,夸其駱駝,終乃夸其所愛之狗。窮人隨機應變,亦盛贊其房屋之美輪美奐,其子之多才多藝,其駱駝之健碩,其狗之解人意。富人大喜。窮人乃乘間復請周濟。富人怫然掉頭不顧。二人于是無言。富人解行囊,取馕食之,不能盡,則以所余投□路旁一野犬,窮人至是復氣分一小塊馕,富人仍不肯,謂寧投□狗食,不與汝懶蟲,荷囊而起,將行。窮人忽思得一計,遂追語之曰:你不是有一條很好的狗么?我適從你家鄉(xiāng)來,見你的狗已死。富人大驚,問故。窮人曰:因為你的狗吃了你那匹駱駝的矸,所以死了!富人更驚,復問駱駝何故致死。窮人曰:因為你的兒子死了,你的妻殺駱駝以祭你了。富人驚極而號哭,復問子何因死。窮人曰:因為你的家中失火,你的兒子被燒死了。至是,富人大哭,捶胸□發(fā),如中風狂,盡棄其行囊,并自褫其衣,呼號痛哭而去。窮人大喜,乃盡取富人之行囊、衣物,坐于道旁,從行囊中取馕食之,未盡一枚,而富人已大呼而來,指窮人為偷兒,奪還各物,且將奪春手中之余馕。窮人急逃,富人追之,幕遂下。維族風俗,殺駱駝致祭,乃最鄭重之典禮,又謂狗信駱駝肝必死。

維族樂器,有長頸琵琶(四弦),鼓,簫,琴(銅絲之弦甚多,而以小竹片鼓之,廣東人亦常用之,稱為洋琴)等數(shù)事。所謂長頸琵琶者,實似一曼陀令,而頸特長,在三尺以上;意謂當別有名,但曾詢翻譯人哈美德,則云是琵琶。或者吾人今日習見之琵琶已經(jīng)漢化乎。

給族人席地而坐??恢匚徽既疫^半有強,或竟整個房間是一大爐,爐上鋪氈,氈上理有大坐墊。有矮幾,或圓或長方。維族人上炕坐時,足上仍御牛皮軟底靴,實則此為襪子;下炕則加牛皮鞋,無后跟,與吾人之拖鞋相仿,出門跡御此鞋。長袍左衽,無鈕扣,腰束以帶。頭上纏布,或戴無帽結(jié)之瓜皮小帽,帽必繡花,面甚小,僅覆頭頂之一部。至于戴打烏帽,穿長統(tǒng)靴。

日常飲食,為牛乳、羊肉、馕、奶皮、酥油、水果、紅茶,而紅茶中例必加糖。菜肴中甚少菜蔬。待客,隆重者宰一羔羊,白煮,大盤捧上,刀割而食。主人倘割取羊尾肥脂以手塞客人口中,雖系大塊,客人須例張口承之,不得以手接取徐徐嚙食,更不得拒而不受。蓋此為主人敬客之禮,不接受或不按例一口吞下者即為失禮。客人受后,例須同樣回敬主人。

所謂“抓飯”者,乃以羊油蒸飯,又加羊肉丁與胡蘿卜(黃色)丁子;因其非羊油炒飯,而為蒸飯,故雖似炒飯而味實不同。俄國風之“薩莫伐”在新疆頗為流行,有錢之維族人家都置一具。蓋嗜飲紅茶,維哈及其他各民族皆然也。

新疆十四民族,除漢族外,維族兼營農(nóng)業(yè)、商業(yè)、牧畜、手工業(yè),已如上述。蒙族及哈族則以游牧為主。哈族在北疆居近漢人眾多之大城市者,亦種地,惟視為副業(yè);種地不施肥,用休耕制,下種后即自驅(qū)羊入山,不復一顧,待秋收時再來收割,有多少算多少。據(jù)聞南疆維族人之養(yǎng)蠶者,亦如我們之養(yǎng)野蠶然,蠶置桑樹上,即不復措意,蠶及時成繭,亦在樹上。此因南疆氣候溫和又無雨,故得如此便宜省事也。蒙族多逐水草而游藝機牧,故小學亦設(shè)蒙古包中草藥,跟著他們一年遷徒數(shù)次。

余如柯爾柯斯、泰闌其、泰吉克、塔塔爾等族,本皆為中亞細亞民族,今在蘇聯(lián)中亞境風亦有諸族在新省者尚多在游牧階段。錫伯、索倫二族,乃保存礤自族之語言,然能漢語及維語者甚多。人謂引族人習語言,特有天才。

所在說南疆之羅布淖爾尚有最原始之小部落在焉。此為水上居民,住羅布淖爾中,與其他人民幾無往來,不知牲畜,惟恃捕取羅布淖爾之魚介為食;人數(shù)無確計,度不過數(shù)百人而已。羅布淖爾在南疆大戈壁之一端,塔里木河注入之;此一帶為其他民族所不到,故此小上部落尚能自生自息,保留其原始狀態(tài)。

游牧民族多喜養(yǎng)狗,蓋警衛(wèi)羊群,管束羊群,皆在賴于狗。而龐大駱駝隊中亦必有狗若干頭任巡哨糾察之責。新省之游牧民族既多來自他處,來時攜狗自隨,是故新省之狗,種類亦甚多。大概而言,有蒙古種、西藏種各式中亞種,及此諸種之混血種,凡此皆為幫人辦事的狗。再加以漢人豢畜供玩弄之叭兒種,形形色色,不可究詰;我嘗戲語,狗與甜瓜在新省種類之多,恐甲于全國。

迪化人家,幾乎家家有狗。此種狗,半為供玩弄而豢養(yǎng)。自南梁(即南郊)至城門之一段路上,群狗竟分段而“治”。倘有他段之狗走過其“地盤”,必群起而吠逐之,直到其垂尾逃出“界線”而后已。因此,狗的行動范圍,頗受限制,除非跟了主人同走。然此種無理取鬧的狗們,都為叭兒種或其混血種;至于稟有“九人辦事”的天性的獵狗族類,則無此習氣。

野羊又名黃羊,毛直而長,佳者可以羼入狐坎中混充狐之腹皮。黃羊跳走甚速,在無邊之戈壁灘上,雖小跑車亦不能追及之。黃羊肉又甚鮮美。獵黃羊須用合圍之法,偵得春群居之處,四面包圍擊之;若二三人出獵,往往不能有所得。蓋黃羊甚為機警,目力甚好,人在二三里外,黃羊即見之。

迪化是省會,飲食娛樂之事自然是五花八門的了。漢族人開的酒館,大抵是混合了山東、陜西、天津各幫烹調(diào)的手法,可以“北方菜”目之,然廚子則多甘肅籍。城里有一家自“川菜館”的,據(jù)試過的人說,毫無川菜風味;或亦可說,僅在菜單上看得見川菜風味。至于官場大宴會,倘用中菜,還由“北方味”的館子來承辦,可異者竟有燒烤乳豬,而且做得很好。但掛爐鴨子則從未見過,簡直絕對不用鴨子,有時用鵝。冷盆極多。倘是一席頭等的共,氖和冷盆多至二三十個,圓桌面上排成一圈。這許多冷盆,例必雜攔而食之,故有一大盤居中,為攔菜之用。冷盆中又必有“龍須菜”。亦有海參,則為蘇聯(lián)貨。有魚翅。此外各種海味則因抗戰(zhàn)后來源斷絕,已不多見。烏魯木齊河中產(chǎn)一種魚,似屬鲇魚一類,尚為鮮美,此為迪化唯一可得之鮮魚。

“漢菜”而外,有清真教門館與俄國式西菜。

娛樂之事,除各種晚會外,惟有電影與舊戲。電影字皆為各族文化促進會辦的俱樂部附設(shè),蘇聯(lián)片為多,國產(chǎn)片僅有抗戰(zhàn)前的老片子偶有到者。

舊戲園有五六家,在城內(nèi)。主要是秦腔,亦有不很純粹之皮黃。故李主席壽辰,曾在省府三堂演舊戲;據(jù)說這是迪化最好的班子,最有名的角兒,所演為皮典。但我這處行人看來,也已覺得不是那么一回事。漢族小市民喜歡聽秦腔。城內(nèi)幾家才唱秦腔的戲園,長年門庭如市。據(jù)說此等舊戲園每三四十分種為一場,票價極低,僅省票(新省從前所通用之銀票,今已廢)五十兩(當時合國幣一分二厘五),無座位,站著看,屋小,每場容一百余人即擠得不亦樂乎;隆冬屋內(nèi)生火,觀戲者每每汗流浹背,幸而每場只得三四十鐘,不然,恐怕誰亦受不住的。電影票價普通是五毛三毛兩種,座位已頗摩登。然因所映為蘇聯(lián)有聲片,又無翻譯,一般觀眾自難發(fā)生興味,基本觀眾為學生與公務員。

電影院戲園皆男女分座。此因新省一般民眾尚重視男女有別之封建的禮儀也。但另一方面,迪化漢族小市民之婦女,實已相當“解放”;婦女上小茶館,交男友,視為故常,《新疆日報》所登離婚啟事,日有數(shù)起,法院判離婚案亦寬,可謂離婚相當自由。此等離婚事件之雙方,大都為在戲園中分坐之小市民男女。這也是一個有趣的對照。歸化族(即白俄來歸者)之婦女尤為“解放”,浪漫行動,時有所聞,但維哈等族之婦女就不能那么自由了,因為伊斯蘭教義是不許可的。然又聞人言南疆庫車、庫爾勒等地風氣又復不同,維族女子已嫁者,固當恪守婦道,而未嫁或已寡者,則不以茍合為不德云。

[附記]此篇大概寫于一九四○年冬或一九四一年初夏,后來發(fā)表于一九四二之《旅行雜志》。我于一九四○年五月出新疆,到延安住了幾個月,于同年初冬到重慶。那時候,重慶的朋友們正擔心著杜重遠和趙丹等人的安全(我離新疆時,杜已被軟禁,趙等尚未出事,后來延安,知道杜、趙等皆監(jiān)禁,罪名是勾通汪精衛(wèi),無人置信;足見盛世才實在不能從杜、趙的言行中找到其他的證據(jù),只好用這個無人相信的莫須有罪名來逮捕他們),紛紛向我問起,我的回答是很率直的,我揭穿了盛世才的假面具。有一次,在重慶的外國記者多人(其中有好幾位是很進步的)找我談新疆情形,由龔澎同志介紹,并任翻譯;談完以后,有一位記者問我能不能發(fā)表?我回答,可以用背景材料的形式發(fā)表,不要用訪問記的形式。為什么我這樣回答。原因是,一,當時我自和沈老(鈞儒)、郭老(沫若)及韜奮,一同寫信給盛世才,要求釋放杜、趙等人的工作;二,當時盛世才是俄聯(lián)共(中共)的假面具還戴著,盛和蔣介石還有矛盾,公開發(fā)表還不到時候。但是,另一方面,我以為盛世才的欺詐行為對(那時的重慶、成都昆明等地)青年知識分子所起的欺騙,因為兩年前杜重遠為盛所欺,寫了兩本小冊子,歌頌盛世才(許多青年對盛的極大幻想),有加以消解的必要。由于上海,我寫了這篇〈〈新疆風雜憶〉〉。但發(fā)表時,有些字句被國或刪或改,但不知何故,單行本印出來時仍然是〈〈旅行雜志〉〉發(fā)表時的樣子?,F(xiàn)在冷飯重炒,字句上我再作小小的修改。

此篇所述新疆的風土習俗,在今天看來,已成陳跡。但從這里也可以對照出來,解放后的新疆的工業(yè)農(nóng)業(yè)、文化教育事業(yè)的飛快發(fā)展,真是一日千里,史無前例;這是中國工產(chǎn)黨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正確政策和英明領(lǐng)導的實例之一。

1958年11月16日,茅盾記于北京。

? 本文由(夢旅)編輯整理
? 更新于
分類
致詞
感謝作者的辛勤創(chuàng)作與精彩分享,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知識與靈感!您的智慧火花,點亮了我們的閱讀之旅。
聲明
文章的立場和觀點與本站無關(guān)。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和網(wǎng)友投稿,本站僅提供空間存儲服務。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文章,我們收集并進行編輯整理,并盡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準確或標注佚名的情況。如果有侵犯您權(quán)益的內(nèi)容,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幸福,在于知足

生命從來不是為別人而活, 每個人生來就是獨立的個體。 人生如旅, 一路風景,一路感受。 你所看到的風景, 你所經(jīng)歷的人事物, 就是你的人生境界。 不管經(jīng)歷了什么, 都笑一個吧。 人生其實是在一次次摸爬滾打中堅強, 在一次次的歷練中不斷成長。 每一件事的發(fā)生都有它的道理,...

?就讓一切隨風而去

曾經(jīng)記錄日記和心情的小本子, 不知何時起,它已經(jīng)布滿灰塵,被擱置在角落。 它蘊含著記憶,包藏著故事, 每每想起,總是打翻千種味道在心底…… 年少無知的夢,終究逃不過現(xiàn)實的捉弄, 命運的玩笑,不經(jīng)意的相遇,容易讓人誤解了沖動。 慢慢的開始發(fā)現(xiàn),原來那是一個美麗的錯誤, 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方式...

?情人節(jié)的黑玫瑰

又是情人節(jié)了,多少年了,這個節(jié)日我最怕過,因為我沒有情人啊!一個人的情人節(jié),覺得就沒有什么意思了,老公決然不會給我送什么玫瑰,一是他不懂,二是他也沒有那么浪漫,他甚至認為沒有那個必要,純粹是糟蹋錢。于是,我決定自己送自己一枝玫瑰,也自我孔雀一回。 一 走在平時賣花的那條街上,因為過節(jié)...

?鄉(xiāng)愁,抹不去的思念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題記 喝過了烈酒,才知白水的溫柔;去過了遠方,才知家鄉(xiāng)的美好! 曾經(jīng)的我,向往著外面的世界。只因有句歌詞唱的好:“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笔堑?,很精彩;但是我忘了精彩背后的無奈,漂泊在外的辛酸。曾經(jīng)的我想成為一只鳥,一只自由自在飛行的鳥,遠離大山禁錮的牢籠...

?一個人的孤獨和寂寞

淡淡的午后,沒有一絲倦意,和往日一樣,依然淡淡的坐在這里,打開飲水機,泡一杯淡香的茶,少放一許糖,微微的苦,絲絲的甜,如果非要尋找一記不尋常,我想說的是,唯獨今天沒有播放任何音樂,依稀可以聽見外面的媽媽喊吃飯的聲音,指尖劃過鍵盤我的手,眼珠盯透屏幕我的眼,吮吸過慮嘴部我的唇,眼睛開始模糊...
精品国产综合二区亚洲,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sm,亚洲国产精品91,国产在线高清伦片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