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閱覽1522 作者:張晉安 來源:文學網(wǎng) 發(fā)布于
字數(shù)833 閱讀時長:大約 2 分鐘 ?

列車進入南京的時候,正值午夜,宣揚宿命論的文字預言過,這個時刻,用以安慰,然后離別。我想這樣的散場,是被安排過的。比如我知道,我要停留的是某處,而不是南京。

會突然希望自己的路線能貫穿一個狹長地帶,經(jīng)過抑或是圍繞這個城市的某些角落,哪怕只是停留一秒也好。雖然在我心里,這座恢弘的城池,早已經(jīng)淪陷多次。

早期的文字里,提到過它的聲色犬馬紙醉金迷。有無休止的烽火,也有堂皇瑰麗的燭臺;有揮霍無度的王謝貴族,也有市井小民的尋常巷陌;詩情與戰(zhàn)爭,浪漫與沉郁,都曾經(jīng)在這里的某一處擱淺。于是,戰(zhàn)馬疲憊了,皇室安逸了,戰(zhàn)爭失利了。亡了家,敗了國,苦了諸多的讀書人,到頭來只能一聲長嘆。

突然又想到蘇童。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曾經(jīng)很迷戀他的小說,污穢不堪的河流,叛逆陰郁的少年,幾條反復奔走的街道,還有南方城市所特有的那種炎熱與明亮。蘇童說,真正的先鋒一如既往,他努力拓展自己的文字疆域,不知道是否打破了因局限而面臨的尷尬。新近的《河岸》聽說非議頗多,但他已經(jīng)努力過。南京文壇的作家群里,我一直都很喜歡他,那樣的勇敢,一直在前行,不會困頓,不會讓人失望。

《半生緣》里相愛的世鈞和曼幀,也是與南京有情緣的。世鈞去南京的時候,曼幀一個人留在上海。他在車廂的燈暈下,想起離別時她的臉,短暫的幸福,永遠的破碎。所以我一直覺得,南京是座特別突兀的城市,比任何城市都大氣,孤獨。好像一個人的三年,五年,其實,繁華和毀滅,只是一瞬間的事情。

那個撐油紙傘的人,那些秦淮河里的燈影槳聲,以及遠去的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會在下一個什么樣的季節(jié),經(jīng)歷一段什么樣的天氣,然后再遇到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有時候會覺得自己,有特別嚴重的城市情結(jié);還沒有離開這個城市,就已經(jīng)開始想念它了,所以我是一個走不到遠方的人。如果有一天,你覺得我仍在天涯,那一定是因為我走得太慢,還留戀你我之間的距離。明天吧,也許就在今夜,我再也不愿與你疏離,即使天寒地凍,路遠馬亡。

有人說南京的雨最美,等也是可以等來的,只可惜我是個過客,不是歸人……

? 本文由(微風)編輯整理
? 更新于
分類
致詞
感謝作者的辛勤創(chuàng)作與精彩分享,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知識與靈感!您的智慧火花,點亮了我們的閱讀之旅。
聲明
文章的立場和觀點與本站無關(guān)。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和網(wǎng)友投稿,本站僅提供空間存儲服務。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文章,我們收集并進行編輯整理,并盡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準確或標注佚名的情況。如果有侵犯您權(quán)益的內(nèi)容,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時光不老,青春不散場

【時光不老,青春不散場】 初夏微涼,歲月暗香,如一壇陳釀,歷久彌香。如歌的歲月里,且行且唱,與指尖跳脫的文字一道,走過露腳濕寒的晨曦,睡眼惺忪的午后,瞑色漸合的黃昏,在落日的余暉里跟青春揮別。 彈指時光,芳華漸老,如風七月,木槿年華,于人生留一筆淺墨,向歲月傾訴你我的故事…… ——題記 落寞的午后...

?心疼,卑微的我自己

??1.有人愛,就好像有人撐腰,做什么底氣都會足一點,一個人熬過了所有的苦難,也就不期待一定要和誰在一起了;我曾誠心努力過,但結(jié)局我不想說。 2.你是我猜不到的不知所措,我是你想不到的無關(guān)痛癢,因為你,我認真過,改變過,悲傷過,我不想再為過去而掙扎,我不想再為思念而牽掛,我不想再卑微自己了,你若不惜...

?《民族千年凝聚力——香港雜憶之四》鐘樹梁

有著幾千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其內(nèi)在凝聚力至大,其表現(xiàn)在民族風俗上的尤為顯著。中華民族的子子孫孫雖因種種原因不少同胞散居在地球上的各個部分,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而日益增多,但他們莫不心懷祖國,情系鄉(xiāng)邦。對于遠祖老宗時代流傳下來的種種文化遺產(chǎn)、社會風俗,莫不刻意保存,熱情傳布,融傳統(tǒng)文化于日常生活中...

?一地鄉(xiāng)愁

回故鄉(xiāng)的時候,我的心就異常地平靜了。我知道,我是在走回我的童年。童年的目光是純凈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那么可人。我置身故鄉(xiāng),覺得大地正在浮升,黃色的山土正逐漸高過我的目光,我仿佛還是稚童,心無阻礙地行走在大地上。童年是如此熱切地貼近我的心懷,一瞬間,我把中年的我當成了漫山遍野瘋跑的孩童。...

?中華文明的力量

一 1900年,世紀之交,梁啟超乘船橫渡太平洋時,詩興大發(fā),寫作了一首《二十世紀太平洋歌》。這首詩與同樣在1900年問世的《少年中國說》一樣,洋溢著對國家、民族的熱望。這首詩將人類文明劃分為三個時代——河流文明時代、內(nèi)海文明時代、大洋文明時代,而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又稱作哈拉帕文明)...
精品国产综合二区亚洲,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sm,亚洲国产精品91,国产在线高清伦片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