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遭遇》讀后感800字三篇

閱覽1094 作者:毫無代價 來源:美文網(wǎng) 發(fā)布于
字數(shù)3810 閱讀時長:大約 8 分鐘 ?

閱讀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三篇《一個人的遭遇》讀后感,更多文章盡在閱讀網(wǎng)。

《一個人的遭遇》讀后感【一】

《一個人的遭遇》英文名為“The memory of world war ii”是關于二戰(zhàn)的故事,發(fā)表于一九五六年,那時戰(zhàn)爭結束已經(jīng)有十年。這個故事是戰(zhàn)爭剛結束時肖洛霍夫遇見這樣一位家破人亡的軍人,通過他的不幸遭遇構思成的。該書通過作者的精心構思和巧妙安排,采用的是大故事套小故事的結構。就像《一千零一夜》的創(chuàng)作手法一樣,很好地把一個個的小故事串起來。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引出故事,第二部分是索科洛夫的自述,第三部分是結語。主要以第二部分為主。

肖洛霍夫能夠寫出這樣的書和他自身的經(jīng)歷是分不開的。他出生在頓河哥薩克地區(qū),青少年時期正直國內戰(zhàn)爭最激烈的時候。他父親當過店員和磨坊經(jīng)理,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人。他僅受過4年教育,靠自學成才,是頓河哥薩克地區(qū)多姿多彩的生活給予了后來成為作家的肖洛霍夫取之不盡的創(chuàng)作素材。上中學時因1918年爆發(fā)的國內戰(zhàn)爭蔓延到學校所在的縣城而休學。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頓河地區(qū)的斗爭十分激烈和殘酷。少年時代的肖洛霍夫不僅是這場斗爭的目擊者而且直接參與了紅色政權組建時的一些工作1920年頓河地區(qū)建立蘇維埃政權后他熱情投身新生活的建設先后當過鎮(zhèn)革命委員會辦事員、掃盲教師、業(yè)余劇團的編劇兼演員、武裝征糧隊員等。所以他筆下的主人公索科洛夫也并不是什么英雄式的人物,而是一個普通的參戰(zhàn)士兵。但是卻有廣泛的代表性。

“哥薩克”在書中經(jīng)常提到。經(jīng)過查閱資料我才知道他們是俄國歷史上一批特殊的人,他們原先是從封建壓迫下逃亡出來的農奴、奴仆和市民,后移居邊境成為自由人。十六、十七世紀他們被俄國沙皇利用來組成騎兵,對內鎮(zhèn)壓人民,對外對付異邦。他們可以向國庫領取薪餉,終身占用土地,免繳課稅,并建立自治組織。他們和普通農民不同,他們享有特權,世代相襲,養(yǎng)成了獨立不羈的性格。在文章中他們的一些言談舉止中就可以明顯看出他們的性格特征。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看著看著就聯(lián)想到了中國的一部作品《活著》。兩部小說的主人公雖然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民族,卻有著極為相似的人生經(jīng)歷,都經(jīng)過年少的放縱墮落、戰(zhàn)爭的殘酷和親人的離世。都是講述在苦難面前生命力的堅韌和頑強。但又有所不同,面對苦難,索科洛夫頑強反抗,表現(xiàn)出超人的意志力,而福貴則更多的呈現(xiàn)出淡然和超脫的姿態(tài)。索科洛夫在被俘后的兩年中受盡折磨和屈辱,“他們打你,只是為了有朝一日把你打死,為了讓你咽下自己最后一滴血倒下去”。但是最后索科洛夫還是想辦法回到了自己的隊伍中。即使當他知道自己的親人都已經(jīng)離他而去,甚至連兒子也在勝利的那一天犧牲了,他也沒有放棄生的希望,他最后領養(yǎng)了一個同樣命苦的孩子,兩個人相依為命。主人公的這種形象正是俄羅斯民族精神的體現(xiàn)。俄羅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既是一個戰(zhàn)亂頻繁的民族,又是一個善于進行戰(zhàn)爭擴張的民族。當國家受到外敵入侵時,每個民眾都能自愿的走上戰(zhàn)場,為民族而戰(zhàn)。

雖然題為“一個人的遭遇”但其實寫的卻是經(jīng)歷戰(zhàn)爭的一代人的遭遇。索科洛夫的經(jīng)歷就是千千萬萬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的人們的一個縮影。就像魯迅筆下的祥林嫂一樣,也許現(xiàn)實中并不存在這樣一個人,但是她卻是那么地真實,原因就在于她是許許多多那個年代的婦女的縮影。索科洛夫在戰(zhàn)爭中經(jīng)歷的折磨就是所有戰(zhàn)士受到的折磨,從一個人物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時代。即使是我們沒有親身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但我們依然可以體味到戰(zhàn)爭的殘酷。腦子里會冒出這樣的想法:愿這世間再無戰(zhàn)爭,人世永享和平。

書中特別注重烘托故事背景。在正式敘述故事之前,前面往往會有一段環(huán)境的描寫,為接下來的敘述做準備。如在《道路》中,開篇就是“蓋特曼大道沿著頓河通過草原,意志伸展到大海。左邊是傾斜的……”,另一篇文章也寫到:“在學校附近的矮墻旁,卷煙的火在黑暗中冒煙。有時候,風抓住帶火星的煙灰,輕輕地往上揚,直到火星熄滅為止。于是,在深紫色的雪上又重又籠罩著一片黑暗和寂靜,寂靜和黑暗?!睍杏邢矂∫灿斜瘎?,但是感受最深的就是呈現(xiàn)給我們的經(jīng)常是血淋淋的畫面。但我們也能夠從書中體會到人性之美。當讀到主人公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有了善良的妻子,還有可愛的孩子們,最后還蓋了房子,我們會在心里由衷地替他高興。在看到阿爾謝最后和安娜在一起的時候,會祝福他們,仿佛在他們面前戰(zhàn)爭已不能將他們擊垮。有一段話也使我很受感動,看了好多次:我也是第一次發(fā)現(xiàn),這位雖飽經(jīng)苦難,但仍堅如櫟樹的三十二歲中尉兩鬢銀白。這種由巨大痛苦換來的銀白是那么純潔,以致一般的白色的蛛絲落在中尉的船形帽上,觸及他的鬢發(fā)就不見了,不論我怎樣仔細查看,也看不出來。

這本書已經(jīng)讀過好幾次,最讓我難忘的就是字里行間流露出的真情實感,沒有刻意地煽情,也沒有刻意地夸張,但我總會被文章中的故事所打動。讀了這本書還讓我對戰(zhàn)爭有了更多的了解,看書和影視作品是不一樣的,看書可以自己想像,而影視作品會修改歷史,而且是直接的畫面出來,少了可供遐想的空間。看了這本書以后我還想去看肖洛霍夫的另一本小說《靜靜的頓河》。我想這就是成功的小說吧,他會激起你的閱讀興趣。

《一個人的遭遇》讀后感【二】

在戰(zhàn)亂紛紛的年代里,索科洛夫先后失去了妻女和兒子,在這個世上,他失去了唯一的精神支柱--親人。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遇見了與他同病相憐的孩子--凡尼亞。從此,這孩子就成了他的精神支柱,讓他重新有了一個家。

文章至此,我也被深深地打動了,作者雖沒有用華麗的辭藻,但卻在一個個小小的細節(jié)處體現(xiàn)的戰(zhàn)爭的殘酷、人性的偉大以及作者的善良、堅強……

再來,作者用多個角度刻畫人物,表現(xiàn)出人物的不同性格,使得這個形象有血有肉,更加生動,豐富飽滿,讓讀者眼前一亮,仿佛能看見這個具體地、全面的人物。

索科洛夫曾經(jīng)是德國的戰(zhàn)俘,他經(jīng)歷過無數(shù)的苦難與掙扎,逃出了德國軍隊的魔爪,就在他以為可以和妻子兒女重新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時候,一個噩耗傳來,他的妻子和女兒被炸死了,他再也沒有家了,他沒有哭,他必須要活下去。慶幸的是,他的兒子小多里還活著,他參了軍。

悲劇不曾停止,當索科洛夫去尋找自己的兒子時,他見到的卻只有兒子冰冷的尸體,他依舊沒有哭,這是他作為一個父親,作為一個士兵最后的堅持,他的內心痛苦到了極點,他恨透了德國人。

無疑,索科洛夫是個善良的人,當他遇見了那個可憐的孩子凡尼亞時,他毅然決然的領養(yǎng)了他。生活中的苦難并沒有擊倒索科洛夫,他抱著樂觀的心態(tài),用他的堅強與善良,寫下新的人生之路。

《一個人的遭遇》讀后感【三】

戰(zhàn)爭中,受害最大的永遠都是平民。

索科洛夫,一個普通的勞動者,本該過著一個普通的生活,然后,平淡地老去,可是戰(zhàn)爭,讓他的命運變得多災坎坷。

先是17歲那年的十月大革命,再是1922年大饑荒。然后是衛(wèi)國戰(zhàn)爭。在一場場戰(zhàn)爭中,他先后失去了他最親最愛的人,以及他靠自己的艱辛積累起的財富。

小說中最打動人的我想應該是索科洛夫在災難面前堅強不屈的表現(xiàn)和剛毅的性格。在俘虜營里,他夜夜夢見與家人對話,渴望有一天家人團聚,便以此為精神支柱,鼓勵自己活下去。然而,命運卻和他開了個莫大的玩笑,等他好不容易逃出,卻得到了妻子和女兒們早已在兩年前被敵軍的戰(zhàn)火炸死了的消息。和一般人一樣,索科洛夫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希望這一切的一切只是一場夢。

不過,在知道妻子女兒罹難后三個月,索科洛夫收到了前線的一封信,是他的兒子阿拿多里寄給他的,在信中告訴了他自己的情況。因為兒子的成就,索科洛夫的情緒又好轉起來,正如他自己所描述的一樣,又像太陽從烏云里出來那樣喜氣洋洋啦。他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唯一的兒子上,甚至在夜里也做著老頭兒的夢:戰(zhàn)爭一結束,給兒子娶個媳婦,自己和他們住在一起,干干木匠活兒,抱抱孫子。這是作一個父親最普通的,也是在平常生活中最易實現(xiàn)的一個夢想啊。可是戰(zhàn)爭,讓這注定無法實現(xiàn)。

在戰(zhàn)爭勝利的那一天,阿拿多里被德國的一個阻擊兵打死了,被打死的還有他的夢想。

我不知道最后索洛科夫是怎樣堅持住的。在面對兒子死去的肉體,那個不久前還是個鮮活的生命的最后親人,他沒有哭,他的眼淚已經(jīng)在心里干枯了。在遠離故鄉(xiāng)的德國土地上,索洛科夫埋葬了自己最后的歡樂和希望。

復員后,他沒有再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沒有人能夠做到絕對的堅強,那片曾經(jīng)帶給他幸福和歡樂的土地,現(xiàn)在只能帶給他無限的的痛。

這個受傷的靈魂,如果事情沒有出現(xiàn)轉機的話,我不知他還能否支撐這么久。

在烏留平斯克,索科洛夫愛上了喝酒的不良嗜好。失妻喪子的痛苦夜夜折磨著這個在戰(zhàn)爭中過早上了年紀的男人,而他只能靠喝酒來緩解。不過,索科洛夫卻因此領養(yǎng)了一個新兒子,一個因為戰(zhàn)爭,失去父母的流浪孩子,凡尼亞。當凡尼亞聽到索科洛夫說他是自己的父親時,激動得全身哆嗦,緊緊得貼著索洛科夫。索洛科夫也因為這激動得全身打戰(zhàn),兩手發(fā)抖……那是多么久違的一種感覺,在這塵世上終于有了一個和自己可親的人,又有了家的感覺。戰(zhàn)爭,讓這兩顆孤苦伶仃的心緊緊貼在一起。凡尼亞成了索科洛夫活下去的最后支柱。

整個小說里,最可憐的還是索洛科夫。凡尼亞畢竟還小,對人世還有許多不知的一面,他受傷的心,我想最后一定能被索科洛夫的愛治好??墒撬骺坡宸蚰?這個在戰(zhàn)爭中飽受精神和肉體傷害的男人。白天,他可以裝得很堅強,然而夜里,他天天夢見死去的親人,半夜醒來,總是將整個枕頭濕透。

其實索科洛夫只是當時被戰(zhàn)爭所害的平民中普通的一個。戰(zhàn)爭總是給人民帶來無限的痛苦。

? 本文由(星辰)編輯整理
? 更新于
分類
致詞
感謝作者的辛勤創(chuàng)作與精彩分享,為我們帶來寶貴的知識與靈感!您的智慧火花,點亮了我們的閱讀之旅。
聲明
文章的立場和觀點與本站無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和網(wǎng)友投稿,本站僅提供空間存儲服務。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文章,我們收集并進行編輯整理,并盡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準確或標注佚名的情況。如果有侵犯您權益的內容,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羊皮卷讀后感800字

【第1篇】 《羊皮卷》這本書重在勵志,讓人在誦讀十個羊皮卷的過程中心潮澎湃,激情四溢,仿佛忍不住地也想出去推銷一番,干場大事業(yè)。這本書十分培養(yǎng)人的潛意識,讓人在潛意識里思維得到成長成熟,通過長時間的堅持,將潛意識轉化為有益終生的好習慣。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好的習慣是做任何事情獲得成功的關鍵。下面...

?《每個人都要說再見》讀后感400字

在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名叫《每個人都要說再見》的書。主人公是老羌茶和小羌茶之間的故事,故事生動搞笑,真實感人。 老羌茶是我的外婆,小羌片是我,大名蘇婷寶。倒霉的舅舅做生意失敗了,把外婆家賣了。外婆只好寄宿在我家還有小姨家了??墒切∫堂看味纪妻o說我要去深州一段時間,所以沒有時間照顧外婆...

?《爺爺一定有辦法》讀后感600字

同學們,你們認識約瑟的爺爺嗎?你們喜歡約瑟的爺爺嗎?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我超級喜歡約瑟的爺爺。 暑假里我讀了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故事中約瑟的爺爺可是一位慈祥勤勞,心靈手巧的人。無論遇到什么難題,爺爺一定有辦法!他還是一位充滿智慧,充滿慈愛的爺爺。他可以為小孫子約瑟做出各種奇妙的東西...

?《花季·雨季》讀后感600字

【第1篇】 青春,對所有人都是不同的。對于過了中年的人,青春是他們美好的回憶;而對于我們,青春充滿了無限的憧憬和向往。我想,老師讓我們讀這本書,也是讓我們對青春作一些了解吧!青春,就意味著無限的挑戰(zhàn)與困難,我們要以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面對每一天。 書中描繪了一個又一個的青春故事,一個又一個的快樂故事...

?《鑿壁借光》讀后感200字

《鑿壁借光》讀后感200字 今天,我讀了成語《鑿壁借光》。講的是匡衡的家里很窮,沒錢給他念書。他就白天給人家干活,只有晚上讀書??墒?,晚上需要照明的蠟燭,他又沒錢去買??锖饪吹洁従蛹铱偸屈c著蠟燭,他靈機一動有辦法了。就找來工具在墻壁上偷偷地鑿了一個小洞,里面的燭光就射過來了...
精品国产综合二区亚洲,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sm,亚洲国产精品91,国产在线高清伦片a